电话:021-66098889
华东师范大学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2号
金秋九月,我们迎来了第二十八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是每一位师生的责任,对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营造规范、和谐、文明的校园语言环境,我校围绕推普周主题,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作为本次推普周系列活动之一,学校特别邀请到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党委书记,上海市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副主任徐默凡老师,为初一年级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意趣盎然的讲座——《探寻词语的文化意义》。同学们怀着极大的好奇与期待,开启了一段奇妙的语言文化探索之旅。
徐教授从“词语的意义是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入手,一下子抓住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他指出,真正让语言鲜活、丰满并充满魅力的,是那些“词典上查不到的意义”,即蕴含其中的文化感受、情感倾向和形象色彩。随后,徐教授以最亲切的词语“妈妈”为例,引导同学们发现“妈妈”一词背后关联的是无私奉献的慈爱形象和赋予生命的源头意义。这些深深植根于我们文化血脉中的共同感受,才是词语真正打动人心的地方。
徐教授还带领同学们品味了古典诗词中“月”的意象。从“举头望明月”的乡愁,到“明月松间照”的禅境,再到“江月年年望相似”的永恒哲思,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月亮在中华文化中早已不是一个冰冷的天体,而是一个承载了千年情感与智慧的文化符号。
徐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妙趣横生,既有严谨的学术支撑,又紧密贴近同学们的生活体验。他不仅让同学们看到了词语的“深度”,也提醒大家注意文化意义中可能存在的“社会偏见”,引导同学们以更理性、更批判性的眼光看待语言现象。同学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语言奥秘的新奇与对文化底蕴的赞叹。
此次讲座不仅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启蒙。它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推广普通话,不仅仅是学习一种标准发音、使用规范词汇,更是要深入理解和传承语言背后所承载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推普周是短暂的,但推广普通话、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使命是长期的。学校将继续以推普周为契机,将语言文字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让普通话成为校园内最动听的声音,让规范字成为校园里最美丽的风景,引导每一位同学自觉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与实践者!
审核:党政办
编辑:新闻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