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1-66098889
华东师范大学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2号
传古人智慧 承东方文明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文化传承,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进华中学在本学期的“博学讲堂”中特别面向高中年级学生开设了一堂哲学讲座。11月18日下午,这堂由华东师范大学苟东锋教授带来的名为《中国的另一种可能——别墨的智慧》讲座从概念思维的角度出发,将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人文发展两者互相融合、互相推动的历史做了拓展和讲解,让已经具备多学科较丰富知识的同学们有了更综合的跨学科思考。
“苟东锋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最值得思考的是苟老师介绍了‘李约瑟难题’,那是对于中国古代是否有科技的探究,他告诉我们要明白科学的本质。同时,他给我们列举了爱因斯坦、伽利略、赫拉克利特和梅拉图对于此事的观点。这些都让我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展。”——高一(2)班 吕俊杰
“苟教授特别讲了概念思维在中国哲学中同样得到了发展,墨家就是典型代表,木工的思维方式中就包含了概念思维。” ——高二(2)班 朱语菡
“在天文领域中,古人正是运用非凡的概念思维逐步制定了历法、总结出了节气,从而指导农业生产;在农业技术方面,古人从长期观察中总结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概念,从而归纳出适宜种植的作物种类和相应的耕种方法;在传统医学领域,‘阴阳五行’学说正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概念。” ——高一(1)班 周子皓
“实践出真知,动手能力是传承知识的重要途径。墨家科技的消亡令人痛心,它尊崇实践,闪耀着智慧之光,却因历史的洪流而逐渐暗淡,或许是社会变迁、思想变革等多种因素导致。这次讲座让我深刻意识到,我们要重视实践与理论结合,同时应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保护和传承优秀文化。”——高二(1)班 王嘉懿
从了解概念思维到学会运用概念思维来联系与整合知识,这对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一步巨大的跨越。进华《博学讲堂》精选了符合学生年级特点和思维特点的内容,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都能通过观察与思考,逐步加强学习的能力,能够拥有更综合的科学素养和高阶思维。让我们一起期待进华《博学讲堂》的下一次精彩内容吧!
审核:党政办
编辑:新闻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