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1-66098889
华东师范大学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2号
课堂是教师成长的舞台,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十二月,在我校持续开展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学展示活动中先后亮相的是俞珍和张雁两位老师。这两位老师在课堂上对教学理念的贯彻、对教材的深挖、对教案的精心准备、对提问的巧妙设计,都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和热烈的讨论中收获了新知。
俞珍老师的英语课总能牢牢抓住每个同学的注意力,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有意思的提问总能把每一个知识点衔接得恰如其分,也引导着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和知识点的不断深入学习。这次公开课选取的是一篇“人与自然”范畴的报告类课文,涉及“宇宙探索”的话题。俞老师先通过表格形式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内容,在填表过程中,俞老师还适时加入生词释义、优化语句表达,并指导学生如何从文章中找到正确答案。俞老师还通过图片更直观生动地补充课文相关信息,加深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分组讨论中,俞老师走进每一个小组听取论点。最后,俞老师从课文段落和整体文章布局的角度为同学们解析了写作技巧,并告诉同学们,本篇课文作为目击者报告可能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任何事件的报道都应注重客观严谨的学术精神,希望同学们能用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的态度来思考问题。 张雁老师从探秘生活中常见的米粒、麦粒、咖啡豆和蔗糖开始,让同学们认识了不同的农作物,进而学习它们的种植要求和生长习性。在这样一个充满趣味的系列学习过程中,张雁老师巧妙地把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融入进去,为同学们详细诠释了气温和降水量的概念,提高了同学们对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的判读能力,促进了大家对气候与农业密切关系的理解。 在这节课中,张雁老师特别设计了气候类型涂色和农产品贴画活动,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在亲自动手和团队协作中,既有对知识点的讨论,又有对作品设计的思考,同学们了解了不同农产品的“前身”和“喜好”,也了解了它们“老家”的气候特点。张雁老师提倡“现实生活是地理学习最有价值的素材”。这样的跨学科主题设计课使学生在知识的实际运用层面得以锻炼,也加深了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理解。 这个学期,我校李琳、王艳、宋京澳、朱爱、孙晓丽、朱宁清、俞珍和张雁八位中青年骨干教师在各自的公开课上都展现出了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他们娴熟的教学技艺、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扎实有效的课堂训练都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快乐学习,在热烈的讨论中提升认知,为全校教师奉献出了高水平的示范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次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学展示活动既是骨干教师教学技能与特色的展示,也为广大进华教师提供了一个观摩、学习、提高的平台,使更多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得以分享,促进了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的进华优秀教师展示各自的教学风采! 审核:党政办 编辑:新闻组